巴勒斯坦加薩自治區3月30日爆發2014年以來最嚴重的以巴衝突。大批巴勒斯坦示威者湧向加薩走廊與以色列的邊界,向以軍投擲石塊及燃燒彈,以軍開槍回擊,至少造成17死、逾1400人傷。



這也是2014年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組織「哈馬斯」在加薩爆發衝突以來,單日死傷最嚴重的以巴暴力事件。每年3月30日是巴人的土地日,紀念1976年抗議以軍強占土地時被以軍打死的巴人示威者。今年反以示威為期6周,數萬名巴人在加薩地區的以巴邊界設立5個示威靜坐據點,要求被逐巴人及其後人可以返回現時屬於以色列的土地,但示威活動在3月30日首日便迅速失控。以軍稱,成千上萬巴勒斯坦人焚燒車輪胎,並向駐紮邊界的以軍投擲石塊,以軍隨即向巴人開槍,並出動無人機,對邊境投擲催淚瓦斯。加薩市衛生醫療部官員說,有16名巴人遭以軍殺害、超過1400人受傷,其中包括遭實彈擊中的758人,其餘則被橡皮子彈所傷或吸入催淚瓦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已在30日晚閉門會議,討論加薩走廊情況,不過與會國沒有做出任何決定,或發表任何聲明。美國在會中呼籲所有涉事者冷靜,巴勒斯坦大使對安理會沒有譴責這次「令人髮指的大屠殺」或保護巴人感到失望。以色列則指,國際社會不應被一場以和平遊行為名的暴力恐怖集會所欺騙。(中國時報)



交界與游移:跨文史視野中的文化傳譯與知識生產 (電子書)



商品網址: http://easymall.co/25Tue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本書是2007至2009年「交界與游移──跨文史視野中的文化傳譯與知識生產」整合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結集。共收錄十三篇論文,依循「文化傳譯」與「知識生產」角度切入,就若干不同個案,從歷史、文學、文化史等角度來進行回應與闡述,剖析明清以降臺灣多元駁雜的歷史文化進程。

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知識生產與觀念轉型」中,陳熙遠〈新舊約與今古文──「聖經」在儒教中國的近代啟示〉,探討晚清今文學者在重構孔教核心理論時,對於今古文經傳統的吸納,及受到西教理解的影響。張哲嘉〈晚清時期日本旅人眼中的中國衛生與健康〉,分析晚清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聚焦當時日本出訪中國者記錄下所折射出的中國衛生與健康概況。周春燕〈胸哺與瓶哺──近代中國哺乳觀念的變遷(1900-1949)〉,針對近代中國哺乳觀念的變遷,梳理西方以兒童為本位的觀念傳入中國後所產生的一系列對傳統哺乳方式的影響。三篇論文不約而同凸顯知識生產中,由不同個人或特定群體所形成的人際網路,以及過程中的觀念轉化與互滲。

第二輯「文學典律的建構與重組」的三篇論文,分別觸及清代以來的城市志書寫、現代中國文學史敘事、戰後臺灣文學典律的樹立。胡曉真〈記一座城的身世──劫餘心理與城市志書寫〉,以范祖述的《杭俗遺風》與丁丙編纂的《武林坊巷志》為本,將私人城市志與官方地方志進行對照詮釋。黃子平〈「新文學大系」與文學史〉,從1935年趙家璧等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談起,凸顯其及將中國現代文學「第一個十年」(1917-1927)經典化,從而奠定現代文學史敘事的基本架構之演變歷程。黃美娥〈戰後初期臺灣文學新秩序的生成與重構:「光復元年」──以本省人士在臺出版數種雜誌為觀察對象〉,探討戰後初期臺灣文學新秩序的生成與重構,與前兩篇論文同樣關注時局驟變下文人的肆應和自處,及文學場域中的政治角力。

第三輯「現代性的表述與再現」聚焦於二十世紀前半不同現代性的呈現。梅家玲〈現代的聲音:「聲音」與文學的現代轉型〉,關注近代中國在文學的現代性追求過程中,聲音與文字轉型之際所牽涉的美學與政治等層面的拉扯和張力。林姵吟〈「文明」的磋商:1930年代臺灣長篇通俗小說──以徐坤泉,林煇焜作品為例〉,聚焦三○年代臺灣婚戀小說中「文明」的再現。廖炳惠〈氣候變遷與殖民統治:溼熱與現代性〉,分析殖民地氣候如何折射出日本殖民者與臺灣的曖昧以及殖民論述的不穩定性。

第四輯「戰後台灣的族群,文化傳播與家國想像」,則探討臺灣社會因著國民黨遷臺而激化的不同族群的文化交匯。黃英哲〈跨界者的跨界與虛構──陶晶孫小說〈淡水河心中〉顯現的戰後臺灣社會像〉,以陶晶孫(1897-1952)唯一遺留的日文小說〈淡水河心中〉(淡水河殉情)為中心,探究這位作家的多重跨界書寫。張必瑜〈戰後初期(1945-1968)臺灣小學地理知識傳授中的家國想像〉,以戰後初期臺灣的小學地理課本為主,探討黨國教育如何透過課本及其他儀式和物件,展演其「意識型態國家機器」。沈冬的〈流行歌曲上電視──《群星會》的視聽形塑〉,以慎芝及群星會為例,由視、聽兩方面切入,探討《群星會》如何成為「極視聽之娛」的節目。洪淑苓〈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的族群書寫與文化關懷〉則以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的作品入手,析論其族群書寫與文化關懷。

十三篇各自獨立又互為相關的研究。共同聚焦於不同政權、意識型態、族群、語言、文化、觀念、體系、媒介之交界後所產生的游移與衝擊,除了關注參與其中的能動者持續的磋商、磨合、折衷、應變的游移過程,也強調知識的建構性,及建構背後鑲嵌的角力軌跡和多重因素。

?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 陳熙遠、張哲嘉、周春燕/等著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16/12/01
  • 語言:繁體中文


交界與游移:跨文史視野中的文化傳譯與知識生產 (電子書)

商品網址: http://easymall.co/25Tu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llivc53qx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